Member-only story

柏林戲劇節 — — 在瘟疫蔓延下追劇

Felixism Chan 肥力
8 min readJun 29, 2020

--

Hamlet©JU Bochum

即使全球瘟疫橫行,不少國際藝術節及劇場也因各國的「限聚令」而逐一關門,包括亞維儂藝術節等,嚴重損害劇場生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甚至傳出面臨破產邊緣的消息,事情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然而,還有好幾個劇場單位,仍在全球大隔離,劇院閉館的情況下,嘗試以網上開放資源的方式,為觀眾播放演出,包括香港觀眾比較熟知的美國紐約Metropolitan Opera,英國倫敦National Theatre的NT LIVE等,均不斷推出限時免費網上觀看演出。波蘭華沙新劇團則舉行連場劇場討論會,探索在隔離之下劇場如何繼續前行。作為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的柏林戲劇節,同樣選擇網上播放形式,來維持每年一度,選出德國地區當年內「十大最值得關注演出」,不過今年只剩六套(其他確實無疾而終),且不同其他免費平台給予公眾一個較長的免費觀賞時間,而是一連八天連播(中間有兩天休息),每套只在網上發表二十四小時。每晚德國時間八時到翌日八時,之後是另一個演出。這種強迫觀眾必須當天完成觀看的設計,令即使各自閒坐家中的觀眾,也找回了一點追看藝術節節目的氣氛,至少世界各地對此有興趣的觀眾,整個星期也得在家被柏林戲劇囚困,雖然本來就不能去哪裡。以致,至今為止世上眾外著名藝術節中,唯有柏林戲劇節,才可抵過瘟疫,借免費限時上網觀看,來維持了其作為藝術節的傳統及行為。

當然了,藝術節得以「維持」,也得托賴於其出色的節目來綁住觀眾的關注。柏林戲劇節保持了它的水準,不負眾望地挑選一些著名導演及編劇之作,包括曾任慕尼黑室內劇院藝術總監,現為Schauspielhaus Bochum劇場總監,近來作品都關注社會問題的荷蘭導演Johan Simons及其融合《哈姆雷特》與《哈姆雷特機器》故事的女版《Hamlet》;在歐美已無人不識,以解構劇場觀念著稱的導演Katie Mitchell,及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編劇(2017)Alice Birch合作的作品《Anatomy of a Suicide》;以創造視覺衝擊著名,擅於在劇場使用裝置藝術概念的導演Anta Helena Recke的《Die Kränkungen der Menschheit 》(人類的屈辱);田納西威廉斯經典作品,卻以荒誕姿態展現,Claudia Bauer導演的《Sweet Bird of Youth》;近年全球火紅,以顛覆劇場體驗,大膽創作,又以劇場積極關注社區及弱勢的藝團Rimini Protokoll,邀請妥瑞症者(Tourette Syndrome)為表演者,並討論其生活的講座劇場《Chinchilla Arsehole, eyey》;及最後是在歐美始有名氣的日本編導岡田利規作品《The Vacuum Cleaner》。可以說,亮出如此陣容的名單,即使未觀看節目,在世界舞台上也對柏林戲劇節無可挑剔,但也保持了柏林戲劇節一貫保守作風,在德語劇場中仍是以一種依靠大牌子為重的結構,劇作都很具資源,實驗精神卻不足,難怪一些德國劇場經理人及評論人對柏林戲劇節十大節目沒有太多期望,始終那種考慮世界藝術節市場的味道太濃烈。不過也只是對比德語劇場而已,如果要與英美,以及香港觀眾來說,仍然具十足新鮮感了。

--

--

Felixism Chan 肥力
Felixism Chan 肥力

Written by Felixism Chan 肥力

Theatre curator, illustrator and art critic in Hong Kong, Taiwan & London. Award for Young Artist (Critic), Hong Kong Art Development Awards (2015) by HKADC

No responses yet